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脱贫攻坚,需要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各级党组织严肃认真抓好村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激发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每个贫困村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年轻党员,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划拨中管党费1.16亿元,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80个贫困县开展党员脱贫致富培训。推动各地从项目、资金、技术上,支持党员带头创办领办致富项目。通过开展党员联系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活动,推动广大农村党员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当先锋、作表率。当前,一些地方还存在党员队伍整体老化、致富带富能力不强等问题,要加大在贫困村优秀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健全农村党员集中轮训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村稳定脱贫的基本保障,也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提升组织力的重要支撑。中央组织部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计划用约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扶持约10万个行政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各地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统筹推进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物质基础。划拨中管党费5100万元,对革命老区空壳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补助。会同财政部,计划用约3年时间,在全国选择约1000个红色村开展推动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着力提升红色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运用红色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各地实践看,落实政策、整合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是县一级党委重视、书记亲自抓。县级党委要把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扶持和推进力度。要继续抓好试点,管好用好财政扶持资金,特别是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强村富民,不断提升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能力。
三、着力建制度、强激励,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并强调要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需要大量人才广泛参与。组织部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能部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通过制定政策、创新机制、改善环境、提供服务,集中整合和优化配置各类人才资源,推动优秀人才向贫困地区集聚,形成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畅通引才渠道,让人才“引得进”。支持贫困地区单独或者综合采取适当降低学历条件、放宽专业要求等措施降低进入门槛,着力破解贫困地区“招人难”问题。推动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通过完善编制管理、职称评审、人才招录等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到脱贫攻坚一线干事创业。深入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扩大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培养规模,选派培养7万余名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社会工作者、文化工作者奋战脱贫攻坚一线。加大人才帮扶协作力度,鼓励东部地区通过科研协作、双向挂职、办学合作等方式,加强与贫困地区扶贫人才协作。深入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逐步拓展到更多贫困地区和科技、文化、农业等领域。当前,领军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在贫困地区仍是稀缺资源,要加大博士服务团、“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选派工作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的力度,继续开展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吸引更多人才下乡。
营造良好环境,让人才“留得住”。推动各地落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高定工资政策,加大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实施力度,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扎根基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督促指导各地在人才评价、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探索创新,健全脱贫攻坚一线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将脱贫攻坚一线人才纳入县(市、区、旗)管或乡镇管,加大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提高脱贫攻坚一线人才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让人才在贫困地区有盼头、有奔头。
健全培养机制,让人才“育得出”。从长远看,无论怎么加强外部人才支持,派去的人才总是有限的,关键要靠本地人才。推动各地建立乡村人才培育提升长效机制,健全“短期培训、职业教育、持续提升”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加大农村带头人培养力度,实施“定制村官”培育工程、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等,促进农村本土人才回流。支持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模式,“订单式”培养贫困地区专业化人才。鼓励贫困地区吸引本地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退役军人等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农技推广特聘计划,从农村乡土专家、种养能手等一线服务人员中特聘一批农技员,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更多优秀本地乡土人才,要进一步鼓励本土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建立乡村工匠、“田秀才”、“土专家”等农村实用人才挖掘和培育政策,充分发挥本土人才在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完善扶持政策,让人才“干得好”。推动各地为乡村人才干事创业构建系统性支持政策,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制度供给、公共服务等方面对乡村人才予以优先保障。明确县级党委政府乡村人才管理权限,细化权责清单,完善“县管乡用”、“县管校聘”等管理模式,为人才在脱贫攻坚战场干事创业健全制度体系,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大舞台上充分展现才华、释放能量,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现在,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倒计时,各级组织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全力以赴、只争朝夕,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挺身而出、英勇奋斗,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